《斯巴达三百勇士》:穿着内裤奔向敌人的中二时代 -

国内平台上播放的《斯巴达300勇士》都是删减版,早些年在网吧里还能看到未删减版,主要都是两军对战时国王拔刀给人断手断脚的血腥场面。镜头非常流畅,对血浆片痴迷的观众可以在网上搜资源。

这部电影的拍摄风格和叙事形式在当年(2007年)也算是独一份:

有人说它是加长版的MTV,讲的是古希腊的故事,音乐都是ROCK风格。还有人说它是“取悦同性恋的电影”,电影里所有斯巴达勇士在国王的带领下穿着内裤裹着披风展现肌肉,因此在很多场景里,大家都能看到这群猛男以无意义的姿态表达情绪,比如看着天神阻止波斯大军用雷电击毁船只,这群男人站在悬崖上振臂高呼,镜头对准他们的胸肌和肱二头肌一顿猛拍……

后来美国人自己也拍了一部恶搞电影《这就是斯巴达!》,索性坐实了坊间评论,尤以国王之死最有搞笑——

他身上还倒“盖”着一个死去的勇士,两个人以“69”式面对天空。

所以总的来说,好像美国人自己也比较腻味这种“主旋律”电影。可能在视觉效果上确实不错,但艺术性同样也不高,尤其是其在故事中通过国王、王后、长老和波斯皇帝等的隐喻表达太直白也太粗糙。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着真爽。

战斗场面惊人地逆天,就说一排排斯巴达人在国王的带领下用盾牌抵御波斯大军,然后砍瓜切菜一般挨个屠戮。

不过在伊朗那边看来,这电影属实有些“大不敬”:

波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薛西斯一世持续开拓波斯帝国的疆域,这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在其执政期间艺术、经济和军事等领域均有建树。而在《斯巴达三百勇士》中,薛西斯(罗德里克桑托罗 饰)通过电脑合成技术,变成了一个浑身挂满黄金长相阴柔却身材庞大的巨人。

进攻希腊城邦妄图毁灭西方文明发源地的波斯大军更离谱,他们长得奇形怪状,有羊头人身,还有连体人,护卫皇帝的禁卫军在战斗中被打掉面具,人们看到这些所谓的波斯军队的精英“长得跟驴踢的似的”。只有一点较为写实,即在征伐希腊的波斯军队中,确实有着不同的人种,只是多少都要加上一些怪异的装饰和武器。

因此该片当年上映后,伊朗对此禁映,认为其“严重筹划了波斯形象”。

说起来,人类确实很复杂,作为一个穆斯林国家,在面对“形象”问题时,同样无法做到“有教无国”,无法同伊斯兰时代之前的世俗时代切割。

而以电影本身所表达的政治寓意而言,国王列奥尼达(杰拉德巴特勒 饰)无疑代表处处受制于国会的美国总统,王后(琳娜海蒂 饰)象征着总统的忠实盟友,那些丑陋腐朽的长老是“收了境外势力钱”的政客,献祭给长老的美少女则是美国的年轻人和国家的未来。

编剧柯特约翰斯塔德据说和美国军方保持着长久的合作关系,此前写过《海豹突击队》和《勇者行动》等剧本,主题都是美国军队在全球范围内围剿恐怖主义的故事。

《斯巴达三百勇士》可看作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此还曾获得过2008年“土星奖最佳编剧”提名。

主演杰拉德巴特勒,很多内地观众也是通过这部电影认识了他,后来他还主演过《白宫陷落》一二部,这是内地译名,原片直译是《奥林匹斯陷落》,他扮演的是保护总统的保镖。单看原片片名也能看出来主创团队将总统官邸白宫喻为古希腊神话中掌管众生的神所,那么总统是神话中的谁自然也不言而喻。

东西方在涉及到政治隐喻方面的文化作品基本上都也遵循着“先抑后扬”的套路,《斯巴达三百勇士》开场就介绍了选拔勇士的严酷条件,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斯巴达男人”,然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某一天,从远方疾驰而来几个不速之客,一个黑人使者告诉国王和王后“要么投降,要么死”。

国王则借此DISS了一下友邦雅典:

“如果那群政客和恋童癖都不鸟你们,那么我们也不会鸟你们。”

接着在使者的质疑中喊出了那句“这就是斯巴达!”

随即一脚把他踢进井里。

在质疑声中,友邦雅典犹疑不决,斯巴达内部的长老早已匍匐在波斯人的金币堆前。作为捍卫“土地与空气”的领导者,国王列奥尼达带着三百名近卫军奔向温泉关阻止波斯大军。此处美国人又秀了一把优越感——

半道上他们遇到了别的城邦的友军,两边互喷了一下,列奥尼达说“我们斯巴达人生下来就是战士”。后来琢磨了一下,总觉得在蓝星第一的位置上待久了,美国人真的会有种连盟友看不起的优越感。

尽管事实上,每次看到美国总统带着日韩两位领导人出场的画面,我确实有种“左执苍右牵黄”的感觉。

说回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到了温泉关这一环节基本上才算正式进入了正片环节:

打就完事了。

那叫一个尸山血海,波斯人漫天的箭雨说不上是不是借鉴了张艺谋的《英雄》,反正看上去同样乌云遮日,斯巴达人躲在盾牌下嘲笑对方是懦夫,然后帅气地起身和对方的步兵、骑兵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军队作战。

最后因为叛徒的出卖,波斯人绕道后方抄底,国王和勇士们血战到最后一刻。

故事的另一条线上,被卑鄙政客玷污的王后只身来到雅典,一番慷慨陈词后说服议员们和斯巴达结盟共同抵御波斯人的入侵,并手刃政客给自己报了仇。后来还拍了部续集,讲的就是斯巴达王后带领大军同雅典人会合歼灭波斯人的故事,但其影响力不如这部《斯巴达三百勇士》,而且片中主要人物也不再刻意卖肉,穿得保守了许多。

我年轻的时候还是蛮喜欢这部电影的,荷尔蒙、肾上腺素,要什么有什么。对影片近乎直白的政治隐喻倒不太明晰,后来稍微成熟一些了,这部电影就成了一种中二时代的回顾。倒无意去嘲弄主创的构思和借喻,毕竟历史上古希腊人确实团结在一起抵御了波斯人,将其止步于小亚细亚。

《斯巴达三百勇士》最后唯一幸存的军人(大卫文翰 饰)在战前作了一番慷慨激烈的演讲,大意是要记住国王,记住斯巴达精神,然后,带领着成千上万名斯巴达勇士冲向波斯人的军营。

嗯,成千上万的肌肉男,穿着内裤冲向敌人……

作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文化及神话元素至今都影响着西方世界的影视作品。影片创意是好的,但表现形式值得商榷。相比之下,梅尔吉普森的《勇敢的心》和《爱国者》可能更“下沉”一些,那种激昂的、藐视一切的、孤芳自赏的中二,不适合成年人。

尤其对现在的我来说,更喜欢《战马》《波斯语课》之类的反思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电影。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美好的,没有谁看谁不顺眼就砍一刀的道理。

好在如《斯巴达三百勇士》这类过于生硬展现的影片终究是少数,当年的激昂现在看来也有几分戏谑和调侃,作为一部商业片,它是成功的。

但它仅仅作为娱乐消闲看待即可。


相关影视
返回顶部